基金朋友的話 (四)

大行報告


不少散戶在買賣股票前,都會參考所謂「大行報告」所訂下的目標價。其實,對於這些分析報告,你又理解幾多呢?

「大行」即是一些環球性的投資銀行,例如 高盛 (Goldman Sachs)大摩 (Morgan Stanley)、瑞銀 (UBS)JP摩根 (JP Morgan) 等等。投行中專門撰寫投資報告的獨立部門,稱為投資研究部 (Research Department)

投資研究部之所以能夠存在,必定是因為投資報告能帶來豐厚利潤。有趣的是,這些報告賣不了錢(部份甚至可免費下載),為何投行會樂此不疲,日復日、年復年地撰寫報告呢﹖

原來,在一間投資銀行中,最賺錢的三個部門﹕企業融資 (Corporate Finance)、金融投資 (Sales & Trading)及私人銀行 (Private Banking),都可以利用投資報告來賺取巨款!

首先,私人銀行賺的是佣金,客戶經理要千方百計﹐又呃又氹一眾富豪頻繁地進行交易,才可賺大錢。因此他們需要大量的投資報告,去游說富豪炒賣。(例子一﹕田生﹐我哋銀行出咗份報告話港交所會升上 $300喎﹐你都買番D啦﹔例子二﹕李生﹐我哋銀行出咗份報告話匯控會跌剩$ 28喎﹐不如轉馬買建行)
所以投資報告,其實是一個氹富豪投資的工具。

企業融資就透過幫不同公司集資(例如:上市﹑配股﹑供股﹑發債等),而賺取佣金。然而,要幫一間公司集資並不容易,必須有一個很動聽的古仔,方能水到渠成。心水清的投資者不難發現,通常在公司配股或發債前的兩至三個月﹐保薦銀行會推出一份詳盡的投資報告﹐大賣特賣此公司如何前景明朗、十二個月展望升幅可達100%云云,其實正是為幾個月後的集資鋪路。因為配股價一般會以市價作一定折讓﹐故在配股前將股價推高,去為公司獲取更多資本﹐已是行內公開的秘密。

至於金融投資,賺的也是佣金,透過尋找市場不同股票的波幅或差價去賺錢。記得港交所收購 LME 需要配股時, 全港大行幾乎齊心合力﹐齊齊建議沽售﹐削弱投資者信心﹐然後大手買入平價股份, 很簡單﹐因為當時股價并不太優惠。完成入貨後便隻字不提。

由此可見﹐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,投資報告絕非是一份純分析的報告﹐而是一種多功能的賺錢工具﹐讀者對象也並非是一般投資者﹗

只是投資者要習慣獨立思考﹐否則,盲從附和﹐只會做了大行的點心。換個角度看﹐如果投資者能夠捕捉大行的部署﹐順著大行的思路出手﹐也許能獲得豐厚回報。不過這已屬投機,請自行評估風險!

以上為個人意見, 資訊影響心情, 投資責任自負!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全力以赴

買入中移動

投資簡單就是美 (二)